琐碎大连(12) 东关街

      国内的很多城市都有“东关街”,但是像大连东关街一样历经沧桑,见证一座城市兴衰的大概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东关街即为大连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也是大连人心中无法抹平的隐痛。
      当年俄国人规划这座城市的时候,曾把大连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是行政市街和欧罗巴市街,西部是中国市街。中国人就聚集在小岗子一带,而东关街就是中国人居住区的最东侧,也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一片中国风格的街区。由此可知,东关街几乎是与这座城市拥有一样的历史,虽然这样的划分带着种族歧视的色彩,但也促进了西大连的发展,甚至一度出现了“西有新市大街,东有速浪町”的说法。
      日本人占领大连后,依旧延续了这样的划分,在那很长一段时间里,住在东部的依旧是外国人,住在东部的依旧是中国人。东部是洋楼洋房,西部则是中国式的大杂院。于是,大连有了日本房和中国房之说,这里多多少少可以读出历史给大连人带来的抵触和对立,多多少少可以体会到历史给大连带来的伤害。
      第一次好好逛东关街已是大四那年的冬天。如果要为东关街画一幅油画,陈旧而混沌的砖红色是这里最主要的色调,破旧的小楼间是弯弯曲曲的街道,没有一条是宽阔的,电线沿着小楼的腰围缠绕,破碎的窗户似乎随时都会随着有轨电车的震动而掉落。
      这样窄小的街道大连以后不会再有了。而这样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街,今后的大连或许也不会再有了。小饭店,包子铺,理发店,菜摊随处可见,也不用什么招牌,就像村子里的小店,大家根本不会去看什么招牌,周边的居民早已把这些牢记与心。走在东关街,老建筑衬托下的旧时代的商业气息似乎还没有散尽,走走逛逛,竟让我有种时光倒流的恍惚。
      东关街里面的小市场有一家油饼铺,一块钱的油饼可以吃个半饱,而且那种刚出锅时的热气更是诱人。来过两次,也吃了两次油饼。直到如今,我还是无法忘记那油饼的美味,而抱着一页油饼走在破旧的历史之中的感觉更是亲切,仿佛自己也融进了这凝固的记忆之中。
      现在,东关街也列入了旧区改造的计划之中,拆迁只是早晚的事情。
      在无数的反对声中,这片大连最后的中国房老街区,《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外景地,这片依旧还带着原始风情的老街区就要成为记忆。
      与那些日本房一样,如果这些中国房也被拆除,那些住过中国房的老人如果也不在了,东关街真的变成了单纯的传说。

 

打工初体验

   因为最近过年的工作比较多,小刘一直说要带我去打打工,和他一起去为酒店酒吧什么的送酒。正巧前两周都赶上上课,昨天终于第一次有了一个空闲的周末,盼了很久的打工也终于体验了一把。
   早上七点二十出发,很久没有早起的自己看着还没有升起的太阳吃早饭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门外的空气冰冷,街上也还显得冷清空旷。我们两人最早到达公司,等到另外的几个日本人到齐已经八点,我们开始边聊天边把前一天带回的空瓶空罐卸车。这几个日本人都很有意思也很热情,大概是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总之什么话都可以说,和学校里体会的冷漠有些不同。九点开始分配任务装车,我和小刘因为两个人一车领到了最多的一单,总共要去六七家,生啤,啤酒,烧酒和各种各样的饮料把一吨半的卡车装的满满,开车的小刘都喊车沉得轮胎都要压扁了。
   装完车检查完已经十点半,大家互相分头行动。我们这一车的客户都在小苍南,一路上聊着天,时间倒是很快。
   开始的几家很积极,卸车搬酒,拎着两个30斤的啤酒桶上二楼。慢慢的,越后来越痛苦,最后的一家上二楼,我一次只能抱着一个啤酒桶……
   完成任务已经是二点半,回去卸完车,收拾完仓库一天的工作结束。7个半小时,第一次的打工还算是很不错!
   记得以前李老师说起,在日本打工最练口语的就是打工。而今天自己也体验了一下打工的辛苦和乐趣。社会上接触的日本人和学校有很多不同,他们多了许多热情,幽默和亲切。想想自己穿着工作服,搬着啤酒桶的样子自己反而有点好奇,身边经过的行人又是怎么在看自己呢?
   体力活的工作,很累很开心,今天早上醒来,最痛的就是两条胳膊。

雨天的圣诞节

   平安夜和圣诞节,虽然记不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个不属于我们节日,但是这些年来,圣诞节成了一种情结,一种在冬天寻找浪漫的机会。想想这些年的圣诞节,无非是出去吃饭,甚至仅在心里期盼好久而什么也不做,虽说怎么也说不上过的浪漫,但是在学校的那一个个圣诞却总是不缺乏热闹。而如今,圣诞节却冷清的让人觉得孤单。
   教授连圣诞也没有放我们一马,周五的zemi照常举行。于是平安夜,除了在心里的节日暗示,我坐在电脑前三个小时做完了九张的ppt。而后一个人跑下楼去便利店买包零食,看着寒冷空气中自己吐出的哈气,看着九工大一侧树上缠着的彩灯,一个晚上除了自言自语竟然能一句话也没有说。
   今天圣诞,天上下起了小雨,零零落落飘了整整一天。zemi结束已经天黑,没有任何活动,一个人回到房间,自己做饭吃饭……还好网上和玉娟聊聊天,有人说说话的感觉真好!
   明天起,日本的学校进入了冬假,而我也迎来了两周的假期。
   阴雨连绵的北九州什么时候会是艳阳天?真想出去走走了!
   
     

居酒屋的忘年会

   周五,研究室的忘年会,也是第一次在日本的居酒屋喝酒,在这之前期盼了很久。
   结果,漫天的大雪多了几分冬天的感觉,却把气温也降到了零度左右。北九州的冬天,雪并不多见,然而在今年的十二月,在我来日本的第一个冬天,却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把北九州冬天的寒冷。
   研究室学部生加上我们硕士博士,再加上导师,在风雪中等公交车的我们是一个庞大的集体。平时在研究室都很安静的我们现在反而活跃了许多。
   忘年会的场所在浅川附近的一阳居酒屋,是那种和电视剧里一样,有吧台有榻榻米的小酒店。大家脱了鞋围坐了两桌,随着火锅的热气腾腾和生啤酒的碰杯,我们的宴会开始了。
   我坐在导师的旁边,边喝酒边聊天,甚至聊到了以后的工作。
   随着几杯啤酒的下肚,气氛慢慢好了起来,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而后两桌的人开始互换座位,聊天的对象也不停地换着。
   我和薛学长还有安部坐在吧台,点起一根烟,天南海北地聊着。安部毕业就要去东京工作了,甚至会有机会可以来中国的分公司。每次一起喝酒都会和安部聊很多,而他也是那种我最能聊的来的日本人。
   忘年会一直喝到10点多,其实还不尽兴。但是,真的很开心!
   松本研是一个很不错的团体,这里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没有什么隔阂,哪怕在北九大我们都是最团结的团体之一。
   第一次的忘年会,收获的何止是开心!
   
  
 

琐碎大连(11) 胜利地下广场

   胜利地下广场位于青泥洼到火车站之间的地下,分为四层,是亚洲最大的地下购物广场。来这里逛街的次数多到自己也记不清楚,但是直到最后也没有能完全搞清楚这下面的结构,总是没有目的的乱逛,就在这么迷迷糊糊之中走遍了胜利地下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无论冬夏总是人头攒动,和很多大连人一样,如果去市中心逛街不去胜利地下就总觉得缺了什么,胜利地下早已成为了大连商业的一个标志。
   吃喝玩乐,胜利地下样样俱全,这边又是大连流行趋势的最前线,日韩的衣服在这里流向整个大连甚至东北,像以前总是和大璞坐在南京路看美女,而在大连,胜利地下绝对是没有争议的看美女最好的地方。冬暖夏凉的地下广场常年二十几度,夏天累了可以避暑,冬天没有寒风,随随便便一走就可以耗上几个小时 ,比起商场多了很多自由的空间,更多了几分丰富和热闹。
   最开始,总是寝室的兄弟总是来这边看衣服,因为样式多还可以讲价,我们自然是特别的喜欢。虽然更多的时候是只看不买,但是逛街的乐趣就是这样慢慢培养了起来。那时候累了常去最下面一层的美食街吃饭,特别喜欢五块钱一大碗的云吞,偶尔再买一瓶三块钱的啤酒。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这里的店面全部改造,而包括那家云吞店在内的一排柜台也就消失了,好几次都情不自禁地去那里逛逛,只是希望也许哪一次就会忽然看到那家小店,然后像从前一样坐下来吃一份饱饱的美餐。
   自己的衣服想来在这里的买的并不是很多,但是想起逛街,胜利地下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后来慢慢的我们开始着迷于胜广电讯,这里是数码电子手机的小市场,水货云集,还买二手小电器,也因为此,这里吸引了很多很多男生。我的mp3,片桑的mp3,黄博卢伟的手机电池……这里的收获倒也并不算少,虽然质量没有保证,但是价钱却是最大的优势。
   说起胜利地下,就总是想起很多在这里故事。和玉娟逛街丢了相机的外套很晚了来这里挑挑买买;在天津街的入口的汤姆熊,玉娟帮我抓住了偷手机钱包的小偷;和委宗来这边玩汤姆熊,坐在轮盘前花光所有的硬币;陪榕榕在这里买两百块钱的海产品然后像疯了一样去赶飞机;每次在青泥洼新玛特的出口总是去逗那些宠物市场的可爱小狗……
   进入大四,寝室似乎再没怎么一起来过这里,只是在我们即将各奔东西的前一天,我们四人加上玉娟一起来这里买鱿鱼丝,然后希望买一样大家一起四年的纪念品,虽然那一天,我们什么也没有买到……
   后来,我和玉娟又一起来买过几件衣服,那是大学时代对于胜利地下最后的记忆。
   大连不能算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但是胜利却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在这里,我看到了大连难得的张扬和炫耀,也看到了大连的另一种精彩。
   
     

真正的循环—新菱参观

   新菱担任的工厂参观分为两周进行,上周三我们参观了新菱二岛工厂,这周则是位于生态都市内的循环利用工厂。
   除了单单的说明和参观,这两次活动最大的乐趣在于我们也穿上工作服亲身作业,体会了一把工厂内部的操作。从喷雾瓶饮料瓶的分类到拆解电脑,我们感受了一把日本的循环利用,除了新奇和开心,更学到了看到了真正值得学习的东西。
   日本的循环利用大多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的,就是工厂产生的产业工业废弃物通过运输公司的搬运,由专门的分解工厂来处理,而分解处理后的产物又会被工厂作为原材料使用。除了很少的部分以外再利用率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而减容之后的最终废弃物仅仅为原本的1/50!
   今天参观的循环利用工厂是专门分解废旧OA产品的工厂,我亲眼看着复印机,电脑被拆解分解为铁,铝,塑料等再被粉碎或者压缩的过程,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循环型社会的实现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我们的路还有很远很远。因为我们须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转变和成熟,更多的我们需要观念和思想上的转变。不仅居民,企业也要担起沉重的社会责任。
   新菱的两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特别开心。每次只有半天,我却觉得学到了比在学校更多的东西,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向前的动力。

琐碎大连(10) 大连的山

   大连三面环海,单凭想象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平坦的地势,但是大连确是个山海相依的城市,大连的市区就在山麓下,山谷中起伏延绵,可以说依山傍海。
   大海自然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与名片,大连的山似乎永远都会暗淡的隐藏在大海的光环下,但是即使这样,大连的山在我心中依旧是一道不可抹去的亮丽。
 
   牛角山   
  
   牛角山是大连理工北山宿舍边的一座小山,虽然并不很高,但是也算的上大连西部城区的至高点之一。于是,这里成了住在北山的学生们平时锻炼的好地方,周末甚至黄昏都可以来这里散心锻炼一举两得,我们甚至觉得牛角山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因为住在西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闻其名,见其身,去爬山的体验却是一次也没有。并不是没有因为远,更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只是我们宁可把周末花费在逛街也没有亲近自然的心情,再加上寝室兄弟们的慵懒,我们花去了更多的时间在电脑游戏之中。
   牛角山的爬山道一路石阶,夏天的时候几乎从山下到山顶一路走来不见天日,茂密的树荫遮去了艳阳和酷暑,因此夏天爬牛角山是件享受的事情。上到山顶,有一座很别致的凉亭,在这里,星海湾的海边和大连西部城区一览无余,等到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这里的风景会让人心中豁然开朗,习惯了仰视城市的我们在这里俯视城市,别有一番情趣。
   牛角山一共爬过三次,三次都是和玉娟一起。
   大二那年的六月一起看夕阳,也是我第一次的表白;大三那年的初冬在山顶拍照,大四的11月顶着寒风在这里看到了夕阳下最美的大连……我喜欢在山顶看校园的居高临下,喜欢听到山下铁路偶尔经过的ND5拉起长长的汽笛……
   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和寝室的兄弟们一起在山顶坐着喝啤酒,和他们分享山顶看到的校园,但是直到毕业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
   虽然很少接近,但是,牛角山在我心中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大学边的一座山峰,更成为了四年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记忆。他的名字甚至成为了每个大工人心中母校的象征之一。
 
   台山
 
   台山与星海广场隔着旅顺南路相望,然而发现台山却是今年四月末的一次偶遇。
   因为想拍摄星海周边的老建筑,我和玉娟专门来到星海广场相反一侧的居民区,转遍了小区的角角落落,收获颇丰,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星海二街的原关东州州厅长官官邸,于是我们沿着小路径直而上,找不到头绪的我们却在居民区的尽头找到了一条通往后山上山路。
   放弃了继续寻找,我们开始爬山。
   在山顶,第一次近距离的俯瞰星海湾,第一次看到开阔的市区全景。这里看到的城市比南山气象山更美,更壮观,因为有了星海湾的映衬,有了近景是整齐的小区远景是高楼城市的层次。
   后来,我和玉娟还专门来过这里拍夜景,为了长时间曝光的稳定,我甚至趴在水泥地上固定相机……笔直的高尔基路通向市区,车水马龙的流光溢彩,城市的万家灯火,高耸写字楼的星星点点,这是我看到的最美的大连夜景。
   台山,是我在大连的一个惊喜,一份偶遇的礼物。
 
   西尖山
 
   西尖山这个名字是后来看地图才知道的。大四下学期的开始,大连的春天还依旧北风肆虐,但是挡不住阳光诱惑的我还是和玉娟一起去东财门口爬山。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那座山的名字,只是为了打法周末下午无聊的时光。
   那是第一次也是大学期间唯一一次爬西尖山,山路铺满落下的松针,走起来的松软让人觉得特别舒服。因为茂密的树林,也抵挡了北风,爬山反而觉得很暖和。
   山顶,我们拍了很多照片,躲在岩石后面避风得我们看到了就在山脚下的大海,看到了黑石礁的点点礁石;下山,我们走错了路,白白在山里绕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树隙之间洒下的夕阳让人忘记了寒冷,我们还在山间还发现了山里落下满地的榛子……
   
   山顶,是换一个角度看城市最好的地方。当我们习惯仰视,习惯了拥挤和楼与楼之间的阴暗,山顶的开阔却可以让你看到射进城市每个角落的阳光。因为他们,我似乎和大连更近了一步,因为我比起很多人,看到了更美丽的大连。

琐碎大连(9) 俄罗斯风情街

   从友好广场沿着上海路走到尽头,穿过日本桥,眼前就是一座欧式风格的气派建筑。在其身后的那条街便是俄罗斯风情街。沿街两侧建满了苏式建筑,漫步其中仿佛完全置身于异国他乡。俄罗斯风情街是大连最早建设的街道之一,在沙俄占领时期,这里是汇集了大连最上层的社会贵族。然而仅仅在其建成之后的第六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占领了大连,这里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建国后的搁置与无端重建又让岁月无情地侵蚀着脆弱的历史,直到这里几乎完全被破坏。
   直到大约上世纪末,这里被开发成了旅游区,模仿重建了很多的历史建筑。如今这里已是人头攒动,虽然我也曾经抱怨过这里的伪历史建筑,却还是喜欢那种漫步异国的浪漫气氛。
   街头上的建筑是东清轮船会社旧址。它建于1900年,几乎与大连同岁,日耳曼民居建筑风格让它在大连独树一帜,外饰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在沙俄离开大连后,这里先后被日本用作关东州民政署和日本桥图书馆。据说,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提出要协助大连重建这座很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但是条件是要把这些原材料送给日本。结果大连回绝了日本的要求坚持自己重建,结果拆下来的材料却再也没有能力复原,就一直这么搁置了下来。直到1998年,才在原址按原样建成了如今的大连艺术展览馆,虽然是仿建,但还是被列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足以看出其建筑风格与地位在大连历史上的高度。
   与之呼应,在街尾的广场对面,是一座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同样建于1900年。这里曾经是沙俄“达里尼”市政厅,是沙俄统治大连最高的行政机关。在日俄战争时期,日军逼近大连的时候,沙俄统治者落荒而逃,当时的市长萨哈洛夫一声令下烧毁了这座建筑。但是日本人将其修复并作为“満蒙物产馆”使用,解放后则成为了自然博物馆。但是如今,这里在自然博物馆迁走后被搁置了下来,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建筑已是无人问津,破旧不堪。贵为国家级重点文保护单位的她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楼西侧已经遭到破坏坍塌。每每看到这些,都让我心痛,但是却又无能为力。
   在她的斜对面是沙俄市政厅官邸、日本满铁总裁公馆,是与市政厅同岁,也是这条街上唯一的两座真正的历史保留建筑之一。时过境迁,虽然已经褪去了亮丽的光坏,但还是可以想像到这里曾经的豪华。但是拥挤的游客,更加在意的是街头上的陶瓷娃娃多少钱一个,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呢。
   刚刚来大连的时候就知道了俄罗斯风情街,喜欢闲逛的我第一次来这里却是将近半年后雪花漫天的12月初。大雪之中,我们寝室四人漫步在街头,没有游人没有商贩,但是却不觉得冷清。我们嬉笑着说我们走在深冬的莫斯科,我们就像是一部怀旧电影的主角。那是我大学去这条街最安静的一次,我常常怀念那时没有商业气息的街道。可惜的是,打那以后,再无体会。
   后来去这里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曾经和一个人去散过步,也和玉娟去买过陶瓷娃娃,carey和榕榕来大连时也曾在这里驻足……也许很多人说这里只有虚假的历史,但是我却还是觉得人们应该来这里看看,因为即使虚假,却同样可以体会到真实的历史。
   真正好好走走这里的时候已是大四最后的夏天,我和玉娟甚至走过了街道身后的小巷,那里才真正有着百年历史的俄式老建筑,那也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坍塌的老市政厅西侧。
   想到这里,忽然想在一个大雪天再次走走风情街,没有人声鼎沸,没有商家叫卖。只有雪地里身后留下的一串脚印。